您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中欧领导人会晤吸引全球目光

发布时间:2023/12/8 14:42:14游览量:266次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1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举行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习近平主席表示,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在当前动荡加剧的国际形势下,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世界影响,关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双方有责任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为发展提供更多推动力。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同米歇尔、冯德莱恩共同主持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李强表示,习近平主席同两位主席举行会见,就进一步深化中欧关系作出战略指引。当今世界正发生巨大变化,我们要从变化中找到需要始终坚持的“不变”,即坚持对话、反对对抗,坚持合作、反对“脱钩”,坚持和平、反对冲突,更好把握中欧关系前进的方向。本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回归线下,又恰逢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25周年的重要节点,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7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冯德莱恩表示,此次与中方领导人的对话非常坦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7日表示,这次中欧领导人之间的接触是非常有益的,双方发出了共同努力推动中欧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积极信号。

中欧关系对世界和平、稳定、繁荣至关重要

“这是我今年第二次访华,也是一次进行公开、坦诚讨论的机会。我们之间有着重要且复杂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关系。”7日,冯德莱恩在社交平台X上连续发文谈及此次行程。她称,此次会谈的结果将对民众产生影响。米歇尔也在社交平台X上称,在当今动荡的世界中,欧盟和中国都有责任致力于和平并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原则。更多和平、更多稳定,对欧洲有利,对世界有利。

在会见中,习近平主席指出,去年年底以来,中欧关系呈现巩固发展的良好势头,战略、经贸、绿色、数字领域高层对话取得丰富成果,这符合双方利益和人民期待。习近平主席强调,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双方要总结历史经验,把握世界大势,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定位。双方要夯实政治基础,坚持以战略视野看待彼此,发挥好领导人会晤和五大高层对话的引领作用,加强战略性沟通,以建设性对话增进理解、妥处分歧。双方要树立正确认知,增进理解互信,重信守义,一心一意发展关系,不能因为制度不同就视彼此为对手,不能因为出现竞争就减少合作,不能因为存在分歧就进行对抗。中欧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双方要多做加法,以更深入、更广泛合作拉紧中欧利益共同体的纽带。

米歇尔和冯德莱恩表示,欧方高度重视同中国的关系,不希望同中国脱钩,期待同中国发展长期稳定、可预测、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希望通过此次欧中领导人会晤为未来欧中关系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欧盟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欧中对世界和平稳定负有共同责任、拥有共同利益。欧盟愿同中方密切沟通协作,维护多边主义,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推动解决乌克兰、中东等地区热点问题。

中欧领导人会晤是中欧双方最高级别的政治对话机制,每年轮流在欧洲和中国举行,为深化中欧关系、推动对话合作发挥了重要战略引领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会晤恰逢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关系到中欧关系未来发展走向,世界各国都希望中欧关系能够稳定下来,中欧双方对本次会晤的期待都很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兼欧洲研究所所长张健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米歇尔和冯德莱恩的发言可以看出,欧盟非常看重中国对欧盟发展的作用、中国在全球事务中起到的作用,重视维护与发展中欧关系,希望能够扩大与中国的对话合作。“两人的态度释放了一些比较积极的信号,说明欧盟在对华关系上可以更多地回到合作、互惠互利轨道上来。”

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称,中欧关系对世界和平、稳定、繁荣至关重要。双方有责任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为发展提供更强劲动力、为全球治理提供更多启示和支持。

双方将坚持互利共赢,反对“脱钩断链”

去年以来,中欧高层交往密切,线下高层接触和交流逐步恢复。习近平主席同米歇尔、冯德莱恩以及德国、法国等多个欧盟成员国领导人举行会谈会见。欧委会年内已有8位副主席或委员访华,中方领导人和高层官员也相继访欧。双方还在环境与气候、数字、经贸等领域相继举行了一系列高层对话。值得一提的是,12月1日起,中国对六国实施免签入境政策,其中五国是欧洲国家。

7日,在第二十四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中,双方充分肯定今年中欧战略、经贸、环境与气候、数字领域高层对话成功举行,将继续办好各领域各层级机制性对话。双方将坚持双向开放、互利共赢,反对“脱钩断链”,为对方企业提供公平、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分歧。双方将坚持和践行多边主义,加强在联合国等多边框架内协调,推动世贸组织进行必要改革,携手应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取得积极成果。

张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欧近年来在多领域建立了诸多对话渠道与机制,令双方对彼此都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中欧关系的稳定发展会产生战略性影响,让双方能够在更多问题上开展合作。

俄卫星通讯社7日引述俄科学院人口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所专家鲍古谢列托夫的观点称,近年来,欧盟在对华关系中始终强调尊重欧洲价值观,但如今欧盟正在努力以更加务实的方式解决优先问题。德媒7日引述德国经济研究所的一项研究称,大多数德国公司并没有按德国和欧盟的要求减少对华依赖,甚至更多地从中国进口商品。只有19%的人预计中国未来对他们的重要性会降低,48%的人预计中国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奥地利《标准报》称,“欧洲希望重新探讨与中国的关系”,在经济上能与中国互利互惠。

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欧之间的合作领域、空间和基础非常广泛,双方没有理由不在相关互惠领域中扎实推进合作。

对话沟通可以更好了解彼此

由于本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恰逢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欧双方应当以此为契机,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诸多全球性挑战。但同时,在欧盟内部也出现一些杂音。对此,冯仲平认为,中欧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双方应当通过求同存异、务实合作来实现互利共赢,这也是今后中欧关系能够健康发展的前提。欧洲只有回到与中国发展伙伴关系的轨道上,中欧关系才能持续向前发展。正如习近平主席会见米歇尔和冯德莱恩时所说,中国式现代化和欧洲一体化是中欧各自着眼未来作出的战略选择,中欧应该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实现共同发展。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7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欧在当前国际形势中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双方都意识到自身在应对各种挑战。有了共同责任,接下来达成共识,进一步开展合作,是顺理成章的事。

“通过对话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立场,评估双方分歧,最终逐步取得进展。”雅克·德洛尔研究所研究员西里尔·布雷在接受法国《快报》采访时认为,本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具有积极意义。

上一篇:近期外贸资讯 返回列表 下一篇:习近平会见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

泰山创谷
客服微信 : taishanchuangu
客服电话 : 0538-5073088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周一至周六 9:00~17:00

非工作时间,请您微信留言,我们会及时回复

返回顶部